最新调查显示,家庭里的第一代大学生总体处于劣势
编者按
4月18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编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即“教育蓝皮书”)正式发布。调研发现,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总体不高,家长对民办学校的感受比公办学校更好;城镇大班额问题依然严重,河南周口一小学平均每班有113名学生;第一代大学生受制于先赋性不利因素,总体处于劣势。
全文3400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调查显示,第一代大学生呈现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较低的特征。来自农村的比例均达到约七成,近八成的父母从事普通职业。而且,第一代大学生在升入大学时极少获得保送或自主招生机会(1.94%),绝大多数考入地方本科院校,较少选择人文类专业。
有约2/3省份的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可见,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学校教育并不尽如人意。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不容乐观,2/3省份的家长满意度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13561位家长参与),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的整体均值为70.8(百分制,下同),其中满意度最高的四个省份是吉林、广东、重庆、湖南(分别为73.8、72.2、72.2、72.2),排名最后的是西藏、山西、辽宁(60.0、67.2、68.2)。
值得注意的是,有约2/3省份的家长满意度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可见,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学校教育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看出,家长满意度与子女就读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并非完全相关。获得高评价的吉林、广东、重庆、湖南等地,在学业质量检测中并非先进地区;而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却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这或许说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主观感受,更多来自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软性方面,而非学业成就的硬指标。(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的测算主要综合“家长认为孩子喜欢学校的程度”、“家长对于孩子在目前学校上学的乐意程度”、“家长对孩子所在班级老师的满意程度”三项指标)
▌家长对民办学校的教育评价高于公办学校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中家长对民办学校的教育评价高于公办学校。无论在硬件环境、学校管理,还是课程体系、课外活动,民办学校更能赢得参与调查的家长好评。
这种办学品质的差异可从学校教育的内涵以及应试教育倾向得到阐释。上图显示了公办和民办学校家长对孩子学校教育内涵的评价。可以看出,除了“考试分数、学业水平”一项外,认为学校教育侧重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综合素养、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方面,民办学校的家长比例都高于公办学校家长。
▌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学校应试教育倾向严重
从调查中家长对应试教育倾向的报告情况来看,就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学校的严重程度高于东、中部;就城乡而言,县城学校的应试教育倾向最为严重,高于地级市学校、省级市学校、乡镇学校和村级学校;从学段来看,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最为严重。
值得重视的是家长对学校应试教育倾向的原因分析。家长认为“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考试评价体系单一”和“校长、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学校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的两大最主要因素,然后依次是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观、家长片面追求分数、培训机构推波助澜。
▌城镇大班额问题依然严重,努力办好乡村教育才是破解困境的有效途径
早在2011年,教育蓝皮书就曾披露我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学生数超过56人的班级称之为大班额,超过66人的称之为超大班额),引起了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分析,全国小学平均班额为38人,初中平均班额为48人,高中平均班额为54人。全国小学的总平均班额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初高中平均班额尚未出现这样的趋势。
从平均班额来看,除了高中有比较明显的超额外,基本看不出小学和初中大班额的情况,似乎基本正常。但实际上,由于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学校规模和班额数相差很大,只看平均数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河南省驻马店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班共有10376个,平均班额55.7人/班,似乎并不高。然而,2016年全市共有“超大班额”2695个、“大班额”3730个。
教育蓝皮书了解到的中小学最高班额分别出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县某初中(平均班额109人)和周口市某县某小学(平均班额113人)。很难想象如此班额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师生互动交流情况。
一方面,城镇学校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的生源在不断减少。以河南省周口市某县两所小学的班额对比为例,其某城市小学平均班额(103人/班)是某乡村小学平均班额(26人/班)的4倍。如此悬殊之下,从何入手才能遏制城镇大班额?
教育蓝皮书指出,破解大班额的重要途径在于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建设和规范城区教育,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学生回流。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就是一个典型。弋阳县教育局对全县学校、学生分布情况和学生走向进行摸底调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严格规范城区招生,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同时,切实办好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将校舍建设经费的80%投入到乡村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的60%投入在乡村学校,在师资分配、教师培训、评优评奖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明显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品质,大量农村学生回乡就读。
在全县入学总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中心城区学校“瘦身”明显,初中从原来平均班额72人、最大班额接近90人,降到现在平均班额低于55人,最大班额不到58人;小学从原来平均班额70人,最大班额达90人,降到现在平均班额低于60人。而这并非个例,河南省内乡县、山西省晋中市等都通过这一模式有效化解了城区的大班额现象。
▲ 弋阳县曾召开全县家校合作研讨会,据该县政务资讯,县教体局局长作了题为《让自己成为小孩愿意交流的朋友》的专题报告,向家长们讲解了作为父母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才衡量的标准、教育的目的、如何教育孩子等内容。 © jxyy.gov.cn
当然,大班额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要实现“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目标,关键是各地教育部门要拿出治理的魄力和决心。
山东省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合理布局,避免继续拉大学校差距,制造新的择校动力。同时,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促进教育治理改革。
▌第一代大学生受制于先赋性不利因素,总体处于劣势
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向普及化早期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即父母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乃至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
调查(60703名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显示:第一代大学生呈现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较低的特征。来自农村(69.74%)和非独生子女(70%)的比例均达到约七成,近八成(76.89%)的父母从事普通职业。
第一代大学生在高中期间更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在分科时更多从实用主义出发选择理科。就读于地市级及以上重点高中的只有四成多(45.16%),一半从不参加课外补习(52.05%)。第一代大学生在升入大学时极少获得保送或自主招生机会(1.94%),绝大多数考入地方本科院校,较少选择人文类专业。
从大学期间的就读经验来看,第一代大学生在认真听讲等基本学习行为上表现尚可,但在课程硬性要求之外主动参与到讨论等学习活动上明显表现不足。和同伴、师生的人际互动不够,尤其是以丰富人际生活为目的的交往最差。在实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类活动上的参与度尚可,但在课程以外的语言学习、海外学习、辅修第二学位等拓展性学习活动上明显不足。
此外,对和任课教师一起做研究、向期刊投稿、参加各类学术、专业、创业或设计竞赛等研究性活动,并不热衷。特别是经济文化资本和大学前学业表现较低的第一代大学生更不愿意积极参与。
在对学校支持的评价方面,第一代大学生对生活、学习硬件设备和学校提供的奖助学金和贷款等经济支持感到满意。不过,对学校提供的社交互动支持感到不够。和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相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知识收获、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发展,尤其是沟通与领导力提升方面的教育收获更低。总之,第一代大学生的先赋性不利因素,使其总体处于劣势。
除此之外,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北京市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不同学段的学生)还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普通学校比优质学校学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外地学生比北京本地学生更多遭遇欺凌;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儿童更多遭遇欺凌,但主要体现在联合孤立上。
关联阅读